“人事大换防”频现 万科、旭辉等房企启动开年新一轮架构调整******
2023年新年伊始,地产行业迎来首波房企高管“换防”小高峰,包括万科、旭辉、融创、龙湖等房企多名区域高管发生职位变动。
新京报记者也注意到,开年的首轮高管变动也与新一年房企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尤其是房企内部管理架构的调整、区域的合并或升级都有可能带来新的高管层面的变动,这也意味着2023年新的“战役”已经打响。
万科、旭辉等多家房企“区首”发生变化
从2022年12月至今,短短一个月期间,万科先后对上海区域、南方区域进行了人事换防。
2022年12月16日,万科调整上海区域高管任命。其中,万科开发经营本部CEO张海不再兼任上海区域区首,全身心投入集团开发业务的整体提升工作;原上海区域副总经理、业绩第一的杭州公司总经理吴镝升任上海区域区首。
继上海区域后,万科南方区域也开始人事换防。1月9日,原东莞万科总经理周嵘出任深圳万科总经理,南方区域副总经理李东接任东莞万科总经理一职。
从这两次区域高管的任命来看,万科均是从“听得见战火”的一线提拔将领,吴镝和周嵘在过往经历中都有出色的业绩表现,这也体现了万科在2023年依旧强营销、打硬仗的思路。
进入新年,旭辉营销中心总经理闫强和华北区域总裁董毅双双跳槽,据市场消息,闫强将加盟龙湖担任龙湖苏州事业部总经理,而董毅将加入越秀集团担任华北区域副总裁,但目前龙湖和越秀尚未发布官方人事任命公告。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融创华北区域的人事换防。根据华北区域管理需要,融创总部任命易绪兵为集团副总裁,兼任华北区域总裁,不再担任北京区域总裁助理兼石家庄公司城市总经理职位。同时,集团执行总裁迟迅不再兼任华北区域总裁,调任融创总部,另有任用。
此外,在新年伊始,随着“新帅”陈序平的上任,老将邵明晓“功成身退”,已计划退休,于1月10日辞任龙湖集团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这也意味着龙湖进一步完成了新旧管理层的更迭。
人事换防背后:新一轮区域架构调整开启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开年的高管变动多为区域层面的“一把手”,这也反映出房企在新年伊始正在进行新一轮架构调整,随着区域的裂变、合并带来了人事上的变动。
关于华北区域总裁董毅的离职,旭辉集团向新京报回复称:“董毅华北区域集团总裁职务的调整已经发文,交接期到这个月月底。华北区域与西北区域合并,原西北区域总经理周长亮将担任新的华北区域的总经理。”
回顾董毅调任华北区域总裁时正值华北区域的成立,即2020年1月,旭辉整合原北京事业部、天津事业部成立华北区域,而此次华北区域和西北区域的合并也意味着华北区域不再作为单独的营销区域。从旭辉华北区域的单列到合并,也可以反映出该区域地位的变化,同时,也从侧面看出旭辉华北区域的业绩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天津、石家庄等地随着市场转冷业绩也面临下滑。
同样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的还有融创集团,主要包括成立地产经营中心、资本与融资中心以及资产运营管理中心三大中心平台,由此达到“瘦身”增效和敏捷管理的目标,还同时包括部分区域的变更以及区域人员的下沉和精简。
而在新年直接宣布优化组织架构的还有绿城中国,其将浙西区域集团、浙东区域公司、杭州亚运村项目公司合并,成立浙江区域集团,按区域集团类别管理,负责浙江省、福建省的投资拓展与项目管理。随着浙江区域公司的合并,其内部人事任命也发生调整。据悉,原浙西区域集团董事长迟峰,任新浙江区域集团联席董事长、总经理;原浙东区域公司董事长吴恒,任新浙江区域集团联席董事长。
同样完成区域调整的还有招商蛇口,其对全国范围内的8大区域中的4大区域进行了调整,涉及华东区域、江南区域、华南和深圳区域,包括南通、无锡、长沙、惠州等多个城市公司的新设和合并,也势必将带来人事层面的新变动。
目前房企组织架构的调整多聚焦在收缩,主要体现在区域的合并管理。对此,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房企组织调整也反映市场环境的变化,2022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2023年市场预期仍需时间修复;目前的市场环境继续“做大”并不合适,收敛聚焦也是为了应对后续潜在的风险。
FAA安全系统出错导致全美机场停飞,会阻碍美国航空业复苏吗?******
由于飞行安全系统故障,美国机场遭遇大面积停飞事故,给业务火热的美国航空业泼了一盆冷水。
当地时间11日上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因关键警报系统中断,下令美国国内航班停飞,持续时间约为两个小时。航班跟踪网站FlightAware数据显示,当日有1300多个美国国内往返航班被取消,约9500个航班被延误。
在美国,这种大范围禁飞所有航班的做法实属罕见,此前持续时间最长的先例还是2001年的“9·11”时期。这也并非美国航空业近期遭遇的首次重大意外事件,在两周前,恶劣天气曾引发过大规模航班中断,数以千计的航班延误或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股票开年后都大幅上涨,其中美国联合航空大涨28.22%,美国航空公司每股增加20.41%,达美航空上浮17.08%,美国西南航空也有10.34%的涨幅。
FAA屡次出错引发各方不满
事故发生后,美国白宫责令FAA调查事件原因,美国参议院交通委员会也计划审查系统中断背后的因素。当地时间11日晚间,FAA称,其初步调查追踪到故障是由一个损坏的数据库文件引发的,并在努力“进一步确定这一问题的原因”。FAA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事故中发生过网络攻击。
这已经不是FAA的系统第一次出错。据外媒报道,上周,佛罗里达州因一个空中交通控制系统问题停飞,该州主要机场的航班被迫延误。2022年5月,美国杰克逊维尔空管中心的问题也给进出佛罗里达州的航班造成了麻烦。FAA事后表示,将增加该中心的人员配置。
旅游业研究公司ARG总裁哈特维尔德(Henry Harteveldt)表示:“我们似乎正经历着这些令人遗憾的、过于频繁的中断,我担心这种情况的累积效应,可能会让休闲旅行者决定减少飞行次数,也许只有在必要时才乘坐飞机。”
而这也可能会激化航空公司和FAA之间的矛盾。离境牌显示,原定于美东时间上午5点40分至6点10分之间离开美国纽约市肯尼迪机场的20个航班中,只有三个航班成功起飞。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宣布所有航班“停飞”后,还要安抚受停飞影响的客户,称他们能免费退票。
“这次故障显然不是故意的,但我认为它会使航空公司和FAA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哈特维尔德说,“FAA经常非常迅速地威胁航空公司,如果他们(航空公司)不尽快有序地组织起来,就会被罚款。但航空公司却没有任何办法对FAA说,你使我们损失了许多钱,请对我们进行赔偿。”
美国旅游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里曼(Geoff Freeman)也在一份声明中敦促称:“今天FAA的灾难性系统故障清楚地表明,美国的交通网络迫切需要重大升级。美国人应该有一个无缝和安全的端到端旅行体验。而我们国家的经济依赖于一个一流的航空旅行系统。我们呼吁联邦政策制定者现代化我们重要的航空旅行基础设施,以确保我们的系统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满足需求。”
美国国内航空旅行驱动行业复苏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赫伯特(Ken Herbert)在一份研报中称,美国国内航空旅行约占全球份额的25%,当前也仍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内市场,其2022年11月的交通量同比增长5%,与2019年11月的水平仅差约1%。
根据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局(TSA)的数据,1月7日-9日,2023年通过机场安检的客流量已经连续三天超过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
在此背景下,2022年末,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对商业旅行需求的持续复苏表达了乐观的声音。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巴斯蒂安(Ed Bastian)称,在通货膨胀显著上升的情况下,消费者“优先考虑对自己和体验进行投资”,航空公司和更广泛的旅游业有望从这种青睐体验而非产品的趋势中受益。
达美航空预计在本周五(13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金融分析公司FactSet的分析师预计,达美航空的收益将同比增长505%,达到每股1.33美元。
不过,投资咨询公司BCA Research美国资产部门首席策略师唐克尔(Irene Tunkel)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航空公司一般受制于美国消费者支出,因为国内旅行是该行业复苏的引擎,国际和商务旅行则较为滞后。同时,随着通货膨胀仍未回到正常水平,航空公司的成本也急剧上升。
“即使是较富裕的美国人也开始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刺痛,并对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变得更加谨慎,这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不是好兆头。”她称,“更糟糕的是,该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财务杠杆很高,这使得它对经济衰退特别敏感。密集的经济逆风和鹰派的货币政策将阻碍经济复苏。”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