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澳门推介活动暨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酒大师班推介活动 李如意 摄
酩悦轩尼诗、贺兰红、西鸽、嘉地、维加妮……据悉,本次赴澳门参展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涵盖起泡、干红、干白、桃红等各种品类葡萄酒产品,重点展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风土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让更多的消费者现场了解、认识、喜欢宁夏产区葡萄酒,
宁夏葡萄酒亮相澳门。 李如意 摄“中国(澳门)国际高品会是吸引各国优质企业的平台,也是汇聚国内外消费精品的盛会。我们此次组织产区的精品酒庄参展,就是为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需求,宣传推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动宁夏葡萄酒‘走出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澳门是国际化城市,葡萄酒市场潜力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宁夏是生产中高端优质葡萄酒的“黄金产区”,与澳门消费市场非常契合,“期盼依托澳门的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有更多合作方共同推动宁夏葡萄酒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澳门推介活动暨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酒大师班推介活动。 李如意 摄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截至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2.5万亩、占中国的近三分之一,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法国、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宁夏始终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通过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酿酒师挑战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组织酒庄开展多途径、全方位的宣传推介,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产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供图活动期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还在澳门巴黎人宴会厅举办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澳门推介活动暨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酒大师班推介活动,澳门当地知名酒店的侍酒师、葡萄酒从业人员、经销商及葡萄酒爱好者共同参会。(完)
【科学的温度】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中新网成都1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滑坡预警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如何从无到有,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中国地灾防治如何走到世界前列? 围绕上述问题,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接受中新网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范宣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唐启浩 摄有哪些因素可能诱发震后地质灾害? 范宣梅介绍,余震与降雨是诱发震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强震刚发生完,震区容易发生较强余震。在余震影响下,一些在主震中震松、震裂的山体和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生二次滑坡。同样,震后强降雨,也容易导致震区发生二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为了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 “我们除了大范围搜集卫星遥感数据,还会在雨季前后,对一些重点区域加强监测。”范宣梅表示,如果“9·5”泸定地震震区在2023年发生强降雨,那么磨西沟、湾东河、海螺沟等区域将有较大概率发生泥石流灾害。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团队正准备在几条重点流域布设监测仪器,观测降雨量、沟道里的泥位、水位以及坡体上地震诱发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为什么要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十余年间,范宣梅团队前往“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8·3”鲁甸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等地震救援第一线,搜集宝贵的影像和数据,并基于全球50余次地震诱发的40多万条灾害数据,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主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了汶川,而不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映秀、北川。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及时、全面的卫星数据去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灾损信息。”范宣梅指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最大的用途,就是填补震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的信息空白,给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支撑和决策信息。 地震诱发滑坡智能预测模型。 受访者供图范宣梅介绍,卫星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摄地球某一个固定点位,而是不断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泸定地震发生时,有一颗卫星恰好正在震区上方,那么这颗卫星可能拍下受灾情况。如果不凑巧的话,那么就需要等这颗卫星下一次再转到泸定地震上方,才能拍到震区受灾影像。甚至有时候,一张好的卫星影像拿到时,距地震发生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如果完全依赖卫星数据去评估震后灾情,大概率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范宣梅表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根据本次地震信息,快速判断哪些地方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哪些地方房屋道路受损最严重,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最需要救援的位置。 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介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科研人员将卫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防灾减灾相结合,最终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范宣梅透露,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目前正进行地震灾害链相关的科研攻坚。如果震后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可能影响到下游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范围。目前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更好预测灾害链的发生,避免因灾害链可能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 范宣梅表示,近年来无论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地灾领域的经验还是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应把防灾减灾领域的中国知识、中国智慧输送到国外,以帮助更多人。(完)
|